在將近百年的考古挖掘中,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玉器。在當時生產(chǎn)力很不發(fā)達、交通很不便利的情況下,這些玉器是從哪里來的呢?又是怎么加工出來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西蜀自古就是出產(chǎn)美玉的地方。據(jù)專家研究, 三星堆玉器材料大多來源于成都平原西北部的龍門山脈,包括龍門山、玉壘山、岷山一帶。玉器研究專家王方通過實地調(diào)查,并與其它產(chǎn)地玉料進行觀察對比,確認絕大部分玉器原料就來自于四川本地,而極少數(shù)是由外部輸入。
本地取材后,經(jīng)過工匠們嫻熟地挖、鋸、鑿、琢、磨、雕刻、拋光、打眼、鉆孔等一系列復雜工藝,打造出種類豐富、結構精巧、圖案精湛的各類玉器。雖然那時整體生產(chǎn)力并不發(fā)達,但從一件件精湛的玉器中,可以看出古蜀國工匠們的工藝水平已很不一般。
這很不一般的工藝水平又來自哪里呢?三星堆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玉璋,玉璋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溝通天地、祭祀山川、溝通神靈的作用,而玉璋一般認為起源于同屬夏商時期的二里頭文化(今洛陽偃師區(qū)),這說明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以二里頭為代表的中原文明,在當時有著廣泛的交流。(兩地相隔約1200公里)
玉琮也是三星堆出土較多的玉器,玉琮通常被認為起源于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從時間上來說,良渚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相隔千年;從空間上來說,巴蜀與長三角相距1800多公里,但兩遺址出土的玉琮竟然高度的相似,這也可大致推斷古蜀文明和長江文明有廣泛的交往。
另據(jù)甘肅文化發(fā)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玉雷推斷,三星堆遺址7號祭祀坑部分玉器的用料來自甘肅馬銜山,那一帶有豐富的玉礦資源,是齊家文化所在地。他認為從甘青地區(qū)通往四川盆地有一條“玉石之路”,部分三星堆玉器用料正是通過這條千里古道,運往古蜀國。
三星堆出土的神樹紋玉琮,據(jù)專家推測,其原料就來自甘肅
綜上所述,三星堆玉器極有可能同時受到良渚文化、齊家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少部分玉器有可能直接來自于這些區(qū)域,而大部分則是由于手工業(yè)的傳入,在當?shù)丶庸ざ?。無論是直接來源,還是間接加工,都說明三星堆文明所代表的古蜀國不是封閉的,而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度。中華大地早在秦朝統(tǒng)一中國之前兩千多年甚至更早,就已經(jīng)交流互動,共融通達,共同鑄就5000年的燦爛文明,這已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