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時間里沉淀,工藝在傳承中淬煉,雕琢之間是信仰與文化的傳承。
佛造像需嚴謹,既要生動、傳神,傳達出佛像精神;又要通過人物肌理、衣紋等線條表現(xiàn)作品的力量感。既要符合人物造像的特點,又要在視覺審美上有親和力。不是每一個雕佛像的玉雕工藝師都信佛,但是他們都有一顆慈悲之心。
云南省玉雕藝術大師趙繼華在雕刻佛造像上有著自己的獨特的雕刻技藝和見解,他小心翼翼的雕刻之間,是對于佛像崇敬最直接的表達,用精湛的工藝去展示觀音的風采;雕琢出物質(zhì)與精神的橋梁,物承載精神,精神寄托于物,賦予彼此不滅的靈魂。
觀音菩薩作為一種文化從古至今不斷沉淀,當這樣濃郁的文化氣息與溫潤的玉石相遇,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精彩。自在觀音向來就給人傳達出慈悲為懷的信念,護佑著信奉者,給人精神寄托,更是一種信仰。觀音心性柔和,儀態(tài)端莊,佩戴可消除暴戾,遠離是非,永保平安,消災解難,遠離禍害。
作品介紹
《自在觀音》
《自在觀音》作品中觀音神態(tài)莊嚴雍容,頭戴寶冠,身披天衣;造型優(yōu)美,既有菩薩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綠隨水流淌,水引綠徜徉,眉目似含水,靈動且幽靜,匠師的雕琢,流暢的線條,化無形神明于有形。同樣的翡翠,不同的手法,趙繼華在作品上融合多種雕刻技藝,刀尖上的雕琢讓觀音的形象更加豐富起來。觀音形象是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產(chǎn)物和結晶,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傳承和延伸,加之翡翠觀音是玉與信仰的完美結合,使得翡翠觀音寓意更加深刻。
《地藏王》
作品地藏王面相慈悲,正身盤腿端坐,一手持錫杖,一手端香爐;玉質(zhì)溫厚,整體塊度厚實大方,構圖繁簡得當,雕工細膩流暢,雕刻精細,工法自然,把佛家的禪韻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十分傳神。地藏菩薩在密宗又稱之為悲愿金剛、與愿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
名匠簡介
趙繼華
趙繼華 ,1992年出生于云南瑞麗市 ,云南省玉雕藝術大師。2008年進入云南省國際珠寶翡翠學校學習,2010年拜高松峰為師 在老師的培養(yǎng)下學習了五年,2015年出師創(chuàng)立了讀玉工作室,2019年被中國工藝美術玉雕大師網(wǎng)授予“特色創(chuàng)意工作室”。多年來創(chuàng)作出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深受廣大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與收藏。
獲得榮譽:
《云南省玉雕藝術大師》稱號
2019年被中國工藝美術玉雕大師網(wǎng)授予“特色創(chuàng)意工作室“
《梅蘭竹菊》榮獲2016中國首飾玉器百花獎銀獎與2016年第六屆云南玉雕《彩云杯》金獎
《乘龍觀音》榮獲2016年中國瑞麗第十屆(神工獎)玉雕大賽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