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論道,大家我是帝愛翡翠老君,專注翡翠原石
飛流直下三千尺
對大自然的描繪,在繪畫領域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從人物畫中分割出來,而發(fā)展成了一個新的體系,而后在明清及近代的發(fā)展,逐步進入了寫意的境界,講究意境的表達與寓意的闡述。
夏木陰陰正可人
中國山水畫自成一派,活躍在畫家的筆墨之下,或移步換景卷入江山萬里,或墨色點點勾勒煙雨江南,或半壁山水寄望詩情意味,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于是,藝術家們開始嘗試用不同方式記錄中國山水之美。
將登太行雪滿山
山水,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最愛,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其中各色題材都源自于山水,又離不開山水。將中國山水畫放在玉雕中便是其中一種,成為近幾年來玉雕行業(yè)中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作,而翡翠山水體系的雕刻,更是在方寸之間的區(qū)域里,利用翡翠的俏色,使用寫意的手法描繪出豐富的內涵。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翡翠山水牌在翡翠飾品中自成體系,除了寓意深遠外,山水牌對翡翠原料的要求也很嚴格,不是什么樣的翡翠原料都可以用來制作山水牌。另外對雕工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因此翡翠山水牌深受大家的歡迎。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玉雕山水牌以畫入玉,把山水的形意融入到方寸的玉器上,方寸之間蘊大千美景,以刀代筆,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山水情致,立入良玉,意氣風發(fā),賞之怡然。有一種遠離喧囂的靜寂、曠遠與超塵,能讓欣賞者在享受美的同時,還能領略到超脫凡塵的高雅格調。
山外青山樓外樓
如果說山水國畫以墨為韻,翡翠藝術則在靈性中強調形韻神合。玉雕師的手與他所握的刻刀是有魔力的,在翡翠山水牌的創(chuàng)作上講究構圖,層次在平面的玉牌上也是可以表現的,奇峰怪石,閑云野鶴,翠竹清漣,飛檐翹角,在不同的主題中,各成焦點。即便是平鋪直敘也不會單調乏味,春山野渡,踏歌而行,漁舟唱晚,亭臺樓榭,小橋流水,清風徐來,只要簡單幾筆,濃厚的文化韻味就發(fā)散出來了。
獨釣寒江夜
拾級而上,廟宇獨立,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含蓄美學;長河落日,大雁歸去,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胸襟氣度;扁舟岸側,楊柳依依,是“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幽靜生趣。欣賞這樣意蘊悠長的山水牌,是可以感悟玉雕師的工藝和心境的。
春潮帶雨晚來急
雖然翡翠有極為適合山水創(chuàng)作的表現張力,但是往往對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要求也極高。不僅要求雕琢者工于書畫,而且在雕刻技法上能夠破立得當,面對翡翠內部多變的物理特征而靈活處理,既能夠熟知翡翠材質的瑩潤調水,又在造型上既不破壞整體層次感,靈活處理玉石的色彩、巧妙分色,挖臟去綹。因此,一件好的作品往往能帶給人身臨其境的感悟與激動,于品讀間心境頓闊,在賞閱中春暖花開。
群山疊嶂
翡翠山水雕刻的靈性美與翡翠自古就有的瑩潤通靈不無關系,然而能否在作品本身有完美的演繹卻非一日之功。面對如此貴重的翡翠原石,得以精美絕倫的呈現背后或者是多少個百轉千回的思索與日夜不眠的構思。而好的作品定是雕刻師精神境界的延伸,是作者思想的物化。
野渡無人舟自橫
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钡疵髦荆且环N心態(tài),寧靜致遠,是一種高度。兩者闡述了人生豁達的心境,也是翡翠雕刻師應該具有的治玉境界。面對這掩埋在大地中億萬年的寶物,唯有在喧囂中保留幾分寧靜方能有所思考,不被玉石塵封的表相所困。也只有擁有開闊的心境才能遵循玉石價值最大化,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性與人文高度的翡翠作品,留得詩韻彩云間
濃妝淡抹總相宜
恰是這樣的豐富內涵,使得玉雕山水牌吸引了無數人目光,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也讓眾多的玉雕師為之癡迷,在山水牌的創(chuàng)作上精益求精,希望能雕琢出更為讓人陶醉的作品。上千年的玉石文化、上千年的玉雕歷史、上千年的筆墨洗練,激蕩出的是一種文化積淀的產物,將祖國風光用一種精致的方式演繹出來,刻刀之下凝聚著手工藝人日復一日的積累。
秋水共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