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龍的形象是非常神圣的, 它不僅僅是人們心目中的神物、靈物, 而且是帝王皇權(quán)的象征。龍并不是中國特有的,許多其他民族都有關(guān)于龍的神話傳說。不同的人對龍的形象有著不同的訴求,比如護身、裝飾、驅(qū)邪、祈福、避災等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歷史的變遷,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演進,龍的形態(tài)也是越來越脫離自然動物形態(tài),越來越十全十美,最終成了多種動物的集合體。和云、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chǎn)生成一種神物。
▲碧玉掛件-祥瑞蒼龍 | 玉器編號:
因為不同時代的人們對龍的形態(tài)理解有所不同,所以它往往帶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形象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時代的不同,觀念的迥異,使早期的龍的形態(tài)、神情、龍紋等都與當今的有很大出入,所以,我們不能以我們心中的龍的形象去硬套我們祖先心中的龍。但是對龍的觀念,或者說對龍的神性、靈性的理解確是大體相同的。
▲碧玉巧雕-雙龍際會 | 玉器編號:
人們在刻畫龍的時候會有“三停九似”的說法,“ 三?!本褪驱埖纳眢w分為三等份, 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而“九似”就是用九種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和神態(tài)特點,非常形象的把龍的特征完全表現(xiàn)出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在玉雕作品中,同樣有很多龍形象的作品讓人震撼。雖然沒有畫作氣勢磅礴,但是在面積極小的玉石上,能夠表現(xiàn)出龍的威嚴也是極其不易的。不管從線條上還是龍的動作氣勢上,玉雕師的處理也是極其出色的。眾所周知,人物件和動物件注重傳神,而想要達到傳神那就得注重動作和情感才能打動人。而龍的形象虛幻飄渺,要想達到傳神,那必須就得體現(xiàn)龍的勢態(tài)和動作。特別是蹬、抓、撓、踹這些動作。
▲墨玉把牌-龍行天下 | 玉器編號:
韓愈《雜說一·龍說》曰“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饼埮c云自古就有解不開的聯(lián)系,龍缺少了云則少了一份神性,而云缺少了龍則少了一份靈性。資深的玩家往往能通過龍與云的布局和層次評判出作品的好壞。另外祥云的多少也有說法,古人都是以“九”為大數(shù),所以有"九九歸一"或"九九歸原"之說。有時也用來表示極限,如天分九層,最高的為“九層天”,指極高的天空,比如:"九霄云外"。而且“九”這個字是從龍形的圖騰演化而來,所以“九”就跟龍一樣具有神圣的色彩,因此您會看見一些玉雕龍作品的祥云數(shù)很多都是九朵。
近年來龍的形象在玉雕上,繼承了“宜藏不宜露,神龍不見尾”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在云海中忽隱忽現(xiàn),意境含蓄。逼真的寫實手法結(jié)合虛實的層次變化,再現(xiàn)了龍的威風凜凜造型,彰顯了九五之尊的形象,其霸氣的造型雕琢,就算放在今天,也不覺得老舊過氣,因為經(jīng)典,所以不會輕易被時間所淘汰。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wǎng)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zhuǎn)載,請保留鏈接。)